| Tags标签: 学生评价 未名网 发表于 2014-12-22
高考招生制度好不好?最终的依据是能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。培养出人才,这是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优劣最关键的衡量标准。储朝晖认为: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。分数是一个参考,但不是唯一的依据。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原理:只有评价权力进一步分散,才有可能打破分数的垄断,对分数的迷信,而不是说现在要统一地考试,统一地算分数,那样,实际上是评价权力进一步集中。
中小学评价方式的改变,一是要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,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,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,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评价的做法。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努力的程度。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,从起点环节开始前程控制质量,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。
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,告诉他有多少斤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,能够独立思想,独立创造,培养创新人才。
教育质量评价的转变,需要明确高考招生的基本目标,高考招生的改革目标就是依据学生为本原则,建立一个专业的、自主的、透明的、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。
我们所有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,告诉他有多少斤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,能够独立思想,独立创造,培养创新人才。
长期以来,高考成为指挥棒,这就是把位置搞错了。考试招生要与课程管理、教学这些方面配合,作为人的成长发展的可信的参考和依据,然后共同服务人才成长,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战略。
高考招生的改变不是一个浅层措施的改变,而是人性假定的变化,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。那么怎么评价一个人和他的学业呢?无论方式方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,都必然与人性假定相关。
现有高考招生体制的基本假定是培养工具,而非有个性、有思想的人。这样一来,就导致我们教育上没有思想,没有思想的教育就像我们炒菜没放盐一样,即便你炒的是山珍海味,吃起来也没有味道;如同做工再精心,也不能够真正有效地被人体所吸收,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发展。
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人,培养出的人往往是一种被动人格型的人。这种人往往是老师叫他干什么,他马上就去干了;家长叫他干什么,他也很快去干了。当老师和家长不叫他干什么的时候,他就无所事事,不知道该干什么。现实中这样的人已经很多,这是国家人力资源多大的浪费。花费不少,却培养了一些虚脱无力,没有精神,没有活力的人。久而久之,这些人进到社会当中就会形成社会的问题。
高考招生理想的境界就是谈恋爱。怎么谈恋爱?就是高校跟考生之间谈恋爱,相互之间多接触、多了解,然后甜蜜地恋爱——要让高校与考生之间充分地了解、自主判断、双向自主选择、自愿结合,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,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。
要形成这样一个平等关系:不同学生之间的平等,不同高校之间的平等,学生跟高校之间的平等,整体上形成平等、尊重、和谐发展的生、校关系,要在评价中体现出学生和学校是这样的关系。这样才能优化评价,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方面变化,减少被淘汰感,减少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。
现有高考的评价过于单一,根源是主体只有一个,这样就不可能有一个系统的多样性的评价体系。一般的人才发展过程中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,这样一来,导致教育很难改进,要通过主体多样逐渐建立一个多样性的评价体系。没有主体的多样,评价的多样实际上是一个空中楼阁,最终不可能实现。
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,与别人不一样的。这时候只有把每个人最大优势的方面发挥出来,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对社会的作用。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多样性的人才,这两个方面就跟锅和锅盖一样,虽然各不相同,但终能互相吻合。实际上,真正要改变的就是让每个人走上自己的教育之路,而不是所有的人自觉地、被动地接受一个统一模式的教育。
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,看分数是进步;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,仅看分数是肤浅、粗放、落后的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,实际上是要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,要更加尊重考生,更加尊重高校,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要放权。
要打破对分数的迷信。分数是一个参考,但不是唯一的依据。这里面就有一个基本原理:只有评价权力进一步分散,才有可能打破分数的垄断,对分数的迷信,而不是说现在要统一地考试,统一地算分数,那样,实际上是评价权力进一步集中。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,看分数是进步;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,仅看分数是肤浅、粗放、落后的。让高考由官方的考试变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专业测试,这个独立的第三方的权力是有限的,而不是无限的;是能够被有效监督的,也就是难以造假的。政府要从招生的主角当中退出来,让考生与高校成为真正的主角。
考试招生的改革是要重新界定人性,评价的最终依据是学生的天性,依据天性去评价学生,而不应依据行政当权者的主观臆断评价学生。高考招生制度改革,实际上是要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,要更加尊重考生,更加尊重高校,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要放权。功能上要淡化选拔,倡导发展性评价;方法上倡导质性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;主体上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,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;指标上倡导综合素质评价,关注个体的差异,实现评价指标全面覆盖多元化。
建立多元自主的评价,有的人很难理解。多元就是多个标准,就是人的天性有多少种,就建多少种标准。当然,具体的要建多少标准肯定是有限的,是有方向性的。因此,美国用了一个词叫“性向”测试。什么叫性向测试呢?就是测试你未来可能在哪个方向发展,你的天性会向哪个方向发展。自主,就是在多样的标准当中,每一个人依据自己的优势潜能,依据自己的天性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。
让每个人自己的优势潜能充分发挥、充分发展,这样才能够建立人力资源大国、人力资源强国。这样的体系靠一个机构行不行呢?靠政府垄断行不行呢?政府包办行不行呢?肯定不行。靠计划模式行不行呢?肯定不行。最终改革方案不会出自在哪一家,而是要靠专业团队体系,要靠多方协商,要多方面协调,多元准则就是基本准则的延伸。
中小学评价改进有两大任务:第一个是要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,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、健全评价标准、改进评价方式方法、科学运用评价结果;另外一个就是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。最关键的还是要立法,在立法的同时要建立协同推进课程教学、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,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,保障评价经费的投入。
中小学评价方式的改变,一是要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,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,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,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评价的做法。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努力的程度,现在叫“增值性评价”,要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而忽视起点、不关注发展变化过程的做法。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,从起点环节开始全程控制质量,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。
高考招生制度好不好?最终的依据是能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。培养出人才,这是评价考试招生制度优劣最关键的衡量标准。
推进改革需要所有当事人的参与。
现在,我们有一种误解,总认为招生制度改革一定要靠教育部,一定要靠国家出一个什么政策。从现有的体制来说,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,但是仅仅靠教育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。
高考招生改革实际上要解决的是个系统问题。从社会观点来说,要改变由过去做人上人的观念转变为争取人人平等的观念。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,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,让改革逐渐积累;大处着眼,看远一点,不被眼前的利益绊住脚步,要将高考招生改革与学生的发展、教师的使命和国家的战略合而为一。要争取自己应该有的权利,学生、家长、教师要打破不应存在的垄断,争取全社会更好的发展机会。
作者: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
内容来源:光明日报